中能袁大灘煤礦主動作為、科學謀劃,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,全方位推進設計優化、強化質量管控、深挖降本增效潛力,全力實現質量效益“雙提升”。
設計優化 破解巖巷困局 該礦機頭硐室施工大部屬于巖巷工程,工程斷面大、施工周期長,割巖較多,影響煤質且對設備損害較大,機頭硐室超高段較長,影響后期停采位置。為了加快機頭硐室施工進度,提高工作面回采率,該礦基于11212工作面運順機頭硐室施工現狀,對11214工作面運順機頭硐室進行設計優化。 通過優化后,11214機頭硐室超高段巷道高度由5.0米調整為4.1米,整體減少掘進巖石量約600m3,超高段由116米優化為79米,整體施工周期減少約15天。在減少員工支護工作量的同時,進一步降低了大斷面支護安全風險。 質量管控 嚴抓工程細節 “現場必須經得起看、經得起查、經得起問,各專業資料齊全。”“各采掘頭面現場驗收工器具必須完好可靠,做到一用一備。”……這是該礦在驗收準備會上對礦井工程質量提升提出的要求。 為強化礦井采掘工程質量,該礦每旬組織一次采掘工程質量驗收。通過“技術+管理”雙輪驅動,以提升工程質量為契機,將現場工作做實做細,依托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全流程監測,通過搭建三維地質建模平臺,動態分析井下施工環境。同時,聯合高校針對復雜地質條件優化錨索支護參數,使巷道成型率大幅提升。 降本增效 全力減損降耗 該礦通過技術創新驅動、機制閉環管控、全員技能賦能、全鏈長效管理等舉措,構建“節支降耗——保障安全——提質增效”協同鏈路,讓每根廢舊錨桿都成為“撬動”雙重效益的“支點”。 根據現場情況將鋼筋混凝土橋墩優化為自然橋墩,每座橋可節省材料費2.12萬元,節省人工費用10萬余元,優化后可顯著降低勞動強度,減少施工安全風險,保障礦井零星工程施工安全。通過盤點廠區內廢舊支護材料,倡導區隊采用廢舊錨桿焊接管路掛鉤、護欄等,在降低材料庫存的同時,探索出一條降本增效與安全生產協同發展的特色路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