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能公司以“穩主業、強管理、促創新”的組合拳,一季度商品煤產量較同期增幅27.2%,為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動力。
穩主業:深挖潛能 筑牢發展“壓艙石” 該公司緊盯安全高效生產目標,以技術革新驅動產能躍升。一季度,通過加速400米超長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與智能化快掘系統應用成效,煤炭產量較計劃增產3萬噸以上,掘進進尺較計劃增尺300米以上,實現“雙增長”,創同期新高。 堅持“現場管理為王”理念,構建“千眼視頻監控系統”,融合AI視頻分析大模型與DeepSeek算力,實現井下隱患預警、精準處置,推動安全生產周期突破6600天。針對各崗位定制培訓方案,通過案例教學、情景模擬等方式,實現風險隱患全流程管控。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,以“精準營銷”破題。創新實施“一客一策”雙鏈驅動模式,配煤方案優化、物流時效保障,區域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,其中適應市場的混煤產品實現100%客戶滿意度,一季度商品煤銷售完成計劃的102%。針對化工、建材等原料煤市場需求,創新性提出“定制化混煤”方案,拓寬銷售渠道。 強管理:精細管理,激活內生“動力源” 面對復雜市場環境,該公司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,推動資源高效配置與成本深度管控。通過流程再造,釋放管理效能,推行“四線管理”模式,建立“共性指標+專項任務”考核體系,實現管理流程標準化。其中,通過優化采購供應鏈,與優質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,實現原材料成本同比大幅下降。 深化“九全九雙”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實踐成效,通過構建管理路徑,實現安全治理從“被動應對”向“主動防控”的轉型。堅持“1+4+N”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法,緊盯重大安全風險和專項辨識管控,強化危險作業、重點工程安全確認,全面加強安全風險跟蹤管控,與同期相比,“三違”事件的發生率下降了15%。 通過實施“12366”人才建設工程,建立崗位序列轉換機制,創新“全員導師制”組織模式,打破層級壁壘和崗位邊界,全面培養“管理+技術”雙棲人才。 促創新:科技突圍,鍛造競爭“硬實力” 該公司將創新視為“關鍵變量”,以技術突破開辟增長新賽道。在袁大灘煤礦,建成的首個400米超長智能化綜采工作面,采煤機自適應截割、液壓支架自動跟機移架,實現采煤效率提升30%以上,萬噸掘進率降低5.2m/萬噸。同步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掘進工作面采用了一體化除塵系統,除塵效率從45%大幅提升至85%。 管理創新,激活組織新生態。厚植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通過深入剖析涉及生產經營各層級、各環節成本構成要素,挖掘潛在的降本增效空間,創新“九鏈九增”經營管理體系持續加持,形成“131”全流程材料、工資“一繩捆”管控新機制。一季度完成廢舊物資回收復用、維修、加工改造項目377項,創造經濟效益100萬元以上。